2025年中国钛材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(简版)
来源: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:2025-05-16 08:33
分享:

5.天工股份

江苏天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钛及钛合金材料的研发、生产与销售。主要产品和服务为钛及钛合金产品、提供劳务、厂房租赁、材料销售、废料销售。

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.01亿元,同比下降22.61%;实现归母净利润1.72亿元,同比增长1.18%。2024年主营产品包括线材、板材,营收分别占整体的73.17%、18.51%。

数据来源: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

数据来源: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

五、钛材行业发展前景

1.技术突破重塑全球竞争格局

技术创新正在打破国际垄断,推动中国钛材行业从“跟跑”向“并跑”“领跑”跨越。熔炼技术的升级尤为显著,宝钛集团建成的15吨电子束冷床熔炼炉可生产大规格钛合金锭,大幅提升航空航天用钛材的纯净度和一致性;核力新材研发的大卷重宽幅钛带卷技术,使国产钛带厚度突破0.02毫米,填补了电子信息领域的空白。3D打印技术的应用更具颠覆性,通过激光选区熔化(SLM)工艺,钛合金复杂结构件的制造周期缩短60%以上,成本降低40%,已在航空发动机叶片、医疗植入物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。此外,钛合金表面改性技术(如离子注入、微弧氧化)的突破,显著提升了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,推动其在深海装备、高端化工设备中的普及。

2.应用拓展激活多元市场空间

钛材的高比强度、耐腐蚀等特性正驱动其从传统工业向新兴领域渗透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钛合金电池壳体可使电池包重量降低30%,同时提升抗冲击性能,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等企业已将钛材应用于高端车型的电池系统;在医疗领域,3D打印钛合金脊柱植入物凭借个性化设计和骨整合能力,市场渗透率从2019年的8%跃升至2023年的25%。消费电子领域同样展现潜力,苹果公司在AppleWatchUltra中采用钛合金表壳,推动钛材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增长40%以上。海洋工程领域,钛合金海水淡化设备的使用寿命可达30年,是传统不锈钢的3倍,在沿海地区大型海水淡化项目中逐步替代进口产品。

3.产业链整合优化成本与效率

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正在重塑行业竞争力。上游海绵钛领域,攀钢集团通过高炉渣提钛技术实现钛资源高效利用,使海绵钛生产成本降低15%,产能占比提升至全国30%;中游加工环节,国钛金属整合拓普达钛业、西部钛材等企业,建成“海绵钛-熔铸-锻造-热轧-冷轧”全链条生产线,实现高端钛材国产化率从45%提升至70%。下游应用端,宝鸡高新区推动“钛材加工-终端产品”一体化发展,如巨成钛业建设高端装备产业园,将钛材深加工成航空紧固件、医疗器材等终端产品,附加值提升3倍以上。这种垂直整合模式不仅降低了中间环节成本,更通过技术协同加速了高端产品的研发迭代。

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中国钛材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》,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、产业情报、行业研究报告、行业白皮书、行业地位证明、可行性研究报告、产业规划、产业链招商图谱、产业招商指引、产业链招商考察&推介会、“十五五”规划等咨询服务。

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,烦请联系editor@askci.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。
中商情报网
扫一扫,与您一起
发现数据的价值
中商产业研究院
扫一扫,每天阅读
免费高价值报告